MX's world

正宗长沙北三代老土著,拥有仅剩的一点情怀。

©MX's world
Powered by LOFTER

为什么我喜爱Baby Driver

有些人说这部电影是“希望越大,失望越大”,的确是如此,Baby也不是唐老大是不是。我为什么喜欢Baby Driver,只有一个原因,就是我被带入了。

当你看完The Dark Knight Rises,是不是觉得筋骨都通透了,全身中二气?看完一部007,有没有感到一股想帅气走出影院的冲动?这可能就是带入感的一种体现。据说,人在看电影的时候脑电波是与做梦相同的,所以说代入感的存在,让这种电波的和谐,不至于被出戏打乱。

为什么这部片子有代入感?

首先要确认一点,代入感不应该是完全贴近真实。正因为是做梦,所以是要有一定的升华,也就是说一些梦幻的东西加在里面,让人的想法得到满足,这才是一种成功的代入。诺兰的电影也有这样一种感觉,因为他将现实化的东西,能够拍出极其优秀的戏剧冲突以及心理震撼。

所以说我为什么不看豆瓣评分:豆瓣上面吹毛求疵的人太多了,总是说这个细节那个细节没做好呀什么的,而且纪录片的评分绝对是一等一的高。我不是不喜欢看纪录片,只是我觉得,纪录片和电影还是要有点距离,总不能混为一谈是吧。当然还有很多原因让我不喜欢豆瓣评分,以后再说吧。

背景具有代入感。父母吵架(与母亲是歌手的一个信息点可能有关)导致男孩耳鸣,大胆玩闹导致命运之劫。这些比超级英雄什么的当然是更加靠谱,很多事情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有所交集。父母吵架应该是常见的,而且谁不喜欢玩闹呢。只不过玩大了导致了现在的一切,又有一点好玩,让平常的人生升华到了可以用电影大书特书的程度,同时也为后面的爆发带来力量。

手法具有代入感。不同于Die Hard的那种大型但是有些欠考虑的犯罪(第三部中时间变幻已经到了极致,还有几乎被舍弃的几条线索),Baby Driver的抢劫虽然规模较小,而且并没有突出抢劫的拿钱过程,但是其对于开车逃逸的介绍还是刷新我的眼界的。红车偷换,花式漂移,躲视觉盲区,这些都是在“物理原则内实现”的事情,同时又是非常理想化的一种情况,虽说是经过了艺术加工,但谁又不希望自己好运爆棚呢?这就是一种带入了。

红车偷换。真的想说一声“WOW”了。

爆发具有代入感。好像Baby已经逃脱魔爪了,但是他好像又没有那么幸运。老板还是抓住了他。干最后一票的时候Baby与那个黑人疯子的矛盾冲突,升级到越来越过瘾,到最后爆发,Baby每一段动作都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,让人觉得,嗯,自己也能做到这一点。与Debora的感情也交织在这里面,尤其是Road Trip这一段,让人紧张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。Baby就这样一步步干掉了所有反派(当然最后是Debora动的手,这一幕虽然老套但还是非常紧张)。我们在这个过程中,不仅有紧张到畅快的全过程,当然还有身临其境的体验。

歌曲具有代入感。里面的BGM自然就不必说,配合得很美妙,尤其是在影片的前段。这对于像我一样喜爱走路自带BGM的人来说,简直是像遇到了知音一样,我真是爱不释手哇!!!里面的歌也是我喜欢的那个型……哎呀不说了,再说我会太高兴

当然,这部片子还是有一些我仍旧看得出来的问题。比如说Debora的设定,显然是过于理想化了,比如说像Lily James这么漂亮的外表(貌似有Lily这个名字的明星都还很漂亮,比如Lily Collins、Lily Depp等),还有如此不离不弃不惜以身试法为其动手,还有Baby保释出狱时那豪华的敞篷车(我承认配上Debora简直了)……我的天哪,厉害了我的姐。这也是里面人物形象比较单薄的一个体现,类似的例子还有那个黑人疯子,天知道他到底是怎么过来的。与其相对应的倒还有一些小小的隐藏线索,比如说那个到邮局的小孩,让人看到老板的一贯尿性。这算是瑕不掩瑜吧。


你还不得不说里面人的演技还真可以,Debora的故作狠心以及对未来的惶恐、对Baby的信任全演出来了,当然也不要忘了Baby此时的殊死一搏的感觉。

细节的自圆其说,以及理想化的激烈戏剧冲突,让这部片子令人沉醉,成为一场畅快淋漓的梦。这就是我说的代入感了。我就是这么喜欢它。

要评分吗?嗯。十分制的话8.5/10分,十一分制9.2分。

(十分制对应一般视频网站的分数,十一分制在我的博客中表示一种推荐分数,当然支持中国电影所以国产的分数会更高一些)

评论
热度(6)